北上广青年|精神不内耗生活指南
人的状态决定心态,心态决定命运。
很多人都会持有这样一个观点,认为选择留在大城市就应该切断自己的一切后路,这样的话才会有一往无前的动力和遇到困难时不退缩的决心。
这在我看来简直是一种“自虐”,我们只需要精神融入这座城市,好好享受当下它能让我们有工作、赚到钱、能够精神自由、见更大的世面和更有趣的人这样的功能,不必执着于留在这里,为自己找一条“踮踮脚”就可以实现的退路,并为之积累。
什么叫“踮踮脚”就可以实现的退路?简而言之,就是定一个比现在的生活只好一个档次的生活目标。
拿我自己来举例:2014年,我大学毕业成为北漂的初衷就是为了找份工作攒点钱,然后回老家过上不租房的日子,所以这个阶段我的目标就是不管攒多少,只要能攒点钱就可以;
到了2016年,杭州的互联网发展的风生水起,我跟家里人说杭州这个城市好歹比老家好,这里能找到一份互联网行业的工作,还能落户,房价也不像北京那么贵,于是说服家里总共给凑了20多万的首付,在杭州的郊区闲林买了套2居室,至此我的生活好像又有了“保底”,从此继续精神“躺平”,那个时候互联网非常流行跳槽涨薪,因为我没有特别大的财务压力和目标,反倒是把心思花在好好积累工作经验上了;
后来没几年,杭州的房价涨势迅猛,才让我萌生了卖掉杭州的房子在北京凑个首付的念头,最终想法落地,才在北京买了房。
我记得当时的一个同事,跟我年龄相仿,一开始家里就给凑够了几十万奔着在北京买房,结果看来看去到现在也还没有实现。
当然我不是说有了房就等于留下了,而是想说对于普通人而言,很多东西并不能一蹴而就,精神松弛很重要。
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都很难实现的积累,往后只会更难。不懂得给自己留退路的人是悲哀的,就像是一辆在马路上只会前进但不会掉头和拐弯的汽车。
大城市的生活本来就很累、很压抑,人是需要一点及时反馈来与之对抗的。如果在遇到困难时,能够想到这些不过都是在为实现我那“踮踮脚”就可以够着的目标做积累,即便达不到也无所谓,毕竟那个目标比我当下的生活也没好太多,也许消极一会儿马上就能再鼓作气。
况且,能够选择孤身一人去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,骨子里或多或少都带着点“自信、积极、不安分”的基因,通常没那么轻易就放弃,否则在大城市找工作、租房的阶段就撤了。
所以,大城市的年轻人更要懂得给自己进行精神进行松绑,生活也不是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
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相比父辈时的物质和精神匮乏的时代,肯定好的不止一两个档次,但客观来说,他们的生存压力要比上一代大得多。
比如学历贬值、高房价、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,我们的理想在这些现实面前真的是不堪一击,这些也打破了年轻人对未来的一个乐观预期。
但大家其实也还没有放弃,因为如果真的想“躺平”,当年就不会选择来北上广了。
在一个功绩驱动的社会制度下,个体的感受都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和社会运行的那套严苛的标准,于是我们竭尽全力去满足别人的期待。大家一边被网络上的言论“贩卖焦虑”,一边又主动选择“自我剥削”。
为啥别人35岁财务自由,我不能?为啥同样是985毕业他月薪十万,我不能?
于是有一些年轻人在碰壁后就选择以“卷王”的姿态,试图通过“自我压榨”的方式在一个非理性的激烈竞争中突围。
但事实上,这样的做法并不高效,只会加重自我精神内耗。
在心理学上有个定律,叫做耶克斯—多德森定律。
心理学家耶克斯(R.M Yerkes)与多德森(J.D Dodson)的这项心理学研究表明: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,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。
也就是说,并不是动机越强烈,你的目标实现效率就越高,动机不足和动机过分强烈,都会使得工作效率下降。
多数情况下,恰恰是把动机维持在一个中间水平,能够让我们发挥出最好的水平。
这个研究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结果:就是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。对比较容易的任务来说,较高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;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,中等强度的动机是比较合适的;而对高难度的任务来说,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有利于任务的完成。
所以,像在北上广立足这样的困难任务,偶尔摆烂一下是有正向作用的,把自己的动机调整到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,反而会更高效。通过设置一些“小目标”,去积累更多的“小成功”的经验,从而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。
人都需要休息的,这是心理放松的一种方式,也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。